手机验证送8——88体验金

快速導航 >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
當前位置:本站首頁 > 新聞動態 > 綜合新聞
努力領域辦校方向 做強金融人才戰略出之城 服務項目電子廠內容第三產業不斷發展      濟南數據行業方法系寫好“雙高”服務育人原創文章
時段:2022-05-24從何而來:員工信訪室室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創建于1954年,時值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作為北京酒仙橋大型電子工業區配套項目,原第二機械工業部成立了華北第四工業學校。半個多世紀以來,學校堅持走行業辦學發展道路,與新中國電子工業同生共長。1999年學校開始舉辦高職教育,現隸屬于北京電子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電控),屬行業辦學的全日制普通高職院校。

  作為國家示范骨干高職院校、國家示范性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單位,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更是在2019年入選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職業院校建設單位和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

  實施“雙高計劃”以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雙高計劃”為引領,主動服務北京“四個中心”建設,聚焦北京市高精尖產業發展,助力北京電控建設世界一流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校企緊密合作,按照“一個加強、四個打造、五個提升”工作部署,舉全校之力,科學規劃、精心組織、扎實推動,“雙高計劃”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

全國信息安全職業教育集團成立儀式

加強黨對學校的全面領導  不斷開創黨建工作新局面

  2016年,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黨委要保證高校正確辦學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導權,保證高校始終成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這為高校黨建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來,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不斷完善現代大學制度,推動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開創黨的建設和事業發展新局面。

  學校不僅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構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同時,還全面實施基層黨支部黨建創新工程,黨支部緊密圍繞學校中心工作,推進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中心工作深入開展,持續探索支部黨建創新,培育了一批特色鮮明的黨建品牌項目。此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課題獲批成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黨支部還入選了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構建“五育并舉”育人體系

  高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為此,學校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前提下,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構建了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五育并舉”的育人體系。具體包括:

  一是拓展了通用平臺素質教育體系,形成以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質教育、創新能力教育、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美育、勞動教育、職業素養教育等八大功能板塊的通用能力教育平臺;二是構建了“思政教育必修課+思政教育選修課+素質教育選修課+課程思政”四位一體素質教育課程集群,促進課程集群同向同行、協同育人,形成一批思政理論課、課程思政、素質教育等改革創新成果;三是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校園文化,以學校共同價值觀為引領,塑造校園精神文化,豐富和完善校史館,打造基于學校與新中國電子工業同生共長光輝歷程的“紅色電子”校園文化;四是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實施“三全育人”工作方案,形成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紅色電子文化育人模式研究獲批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立項課題,圓滿完成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群眾游行、北京世園會志愿服務、北京冬殘奧會志愿服務等重大任務,學校青年志愿者協會更是獲得了天安門地區志愿服務項目優秀志愿服務團隊稱號,“北信橄欖綠”還榮膺北京市職業院校“一校一品”德育品牌。

科學藝術節閉幕式

加強治理體系建設  推動治理能力現代化

  近年來,為進一步推動學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學校把握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化高職院校戰略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體系,加強制度創新力度,優化校院兩級管理,強化內控建設和法治校園建設。

  首先,學校以學院章程為基本準則,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建設“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依法辦學”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持續優化以學術委員會為核心的學術管理體系和機構,深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落實校務公開制度,不斷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促進了決策民主化和科學化。

  其次,學院推動“重心下移、賦權賦能”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梳理校院兩級責任權力清單,賦予二級學院在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學生管理、師資培養、崗位聘任、績效考核、薪酬分配、技術服務、招生就業、科學研究、社會培訓等方面更大自主權,形成了放管結合、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工作格局。

  不僅如此,學院還持續優化內部控制體系, 進一步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和權力約束機制,持續優化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內部控制風險防范系統,提升重大風險防控能力,提升了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水平。

主動服務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

  為落實“十四五”期間北京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戰略決策,北京電控作為高精尖產業的領軍企業,正在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為此,學校超前布局,整合辦學資源,成立產業互聯網學院、人工智能學院、電子信息學院、數字商務學院、數字藝術學院、教育與健康學院。遵循“數字產業化”主線,重點打造軟件、大數據、云計算、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產業互聯網等專業集群;遵循“產業數字化”主線,重點建設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汽車、數字貿易、商業互聯網、智慧健康、文化創意等專業集群。

  特別是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學校通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工程,大力推動“三教”改革,實施“職教高考”制度創新,1+X證書制度試點全面覆蓋各大專業集群,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圓滿通過教育部驗收,第二項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主持單位)成功立項,獲評北京市學分銀行試點項目優秀單位,集成電路技術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入選北京市首批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培育項目。學校自主建立的“北信職業智慧眾創空間”,成為北京市政府批準的大學生創業分園。大數據等11個骨干專業、信息安全等5個生產性實訓基地、信息技術類專業“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等被認定為國家級項目。國家級和市級高水平專業群的集聚效應和帶動作用顯著,促進了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

實施人才強校戰略  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

  學校的發展離不開專業的建設,學校專業的建設離不開強有力的師資隊伍。為此,學校以師德建設為引領,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為動力,以優化人才隊伍結構、提升人才隊伍質量為主線,全面推進師德師風建設、高端領軍人才隊伍建設、高水平教學創新團隊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水平教師隊伍。

  其中,在師德建設方面,學校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意見,堅持把師德建設放在教師隊伍建設首位,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將師德建設融入教師聘用、考核、培養全過程,涌現出一批師德標兵。

  其次,學校還加大了高端領軍人才和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的力度,一批學科帶頭人、科研專家、教學能手等迅速成長,形成了梯次有序的專業化人才格局。

  此外,學校還加速推進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建立校企雙向流動長效機制,“雙師型”教師數量和雙師結構得到持續改善,在這期間,學校陳強老師更是入選成為享受北京市政府技師特殊津貼人員。

  為了滿足相關專業發展,學校還打造了高水平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培育了云計算與大數據專業、商務數據分析專業等兩個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不僅如此,學校在全國優秀教材建設評獎活動中也成績突出,周建國老師主編的教材當選首批全國優秀教材,陳強老師榮獲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推動辦學體制機制創新

  行業辦學、產教融合是職業類院校辦學的特點。作為首都高職院校的優秀代表,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充分發揮行業辦學優勢,創新產教融合制度體系,拓展校企合作領域,推動產教協同育人,促進校企互利共贏,不斷開創高職教育與產業經濟協同發展新局面。

  在北京電控校企合作理事會制度方面,學校持續完善,不斷豐富行業辦學的治理結構,形成了有效推動產教融合的長效機制,理事會在統籌訂單培養、學生頂崗實習、教師企業實踐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學校還牽頭建設兩家職業教育集團,目前,北京電子信息職教集團已入選全國示范性職教集團培育單位,全國信息安全職教集團業已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跨地域職教集團。在校企共建工程師學院方面,學校還努力把燕東微電子學院、神州泰岳信息安全工程師學院、完美世界數字文化創意設計師學院、新大陸數據智能工程師學院等打造成為多元辦學的成功樣板。此外,學校還聯合行業企業與研究機構,組建“北信研究院”,構建產業人才數據平臺,研制高職教育對接產業發展的供需關系譜系圖,發布產業人才需求報告,為北京乃至全國電子信息類職業院校提供智庫咨詢服務。不僅如此,學校還通過校企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推動校企聯合開展技術攻關、項目孵化和成果轉化,取得了豐碩的技術技能積累成果。

提升服務發展水平  促進教育與經濟協同發展

  自開展“雙高”建設以來,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服務地方、促進教育與經濟協同發展的水平也不斷提升。

  學校不僅加大扶持政策引導,加強技術研發和社會服務能力建設,加快推進科研學術改革創新。同時,主動對接社會需求,強化教育培訓優勢,打造高端培訓領域的北信品牌。通過落實脫貧致富攻堅戰和國家戰略,積極開展西部地區對口支援協作。此外,還通過服務北京電控產業發展和區域經濟建設,實現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協同發展。

  在加強學術建設與學術管理方面,學校完善學術管理體系,加強學術誠信建設,大膽探索科研學術管理制度創新,構建體現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取得一大批高水平學術成果,推動科研學術水平邁上新臺階。

  在主動融入電控產業發展大局方面,投身電控構建以芯屏為核心的產業生態,對接電控產業平臺發展和重大項目需要,承接電控“領航2025”培訓項目,年平均開展黨員干部和專業技術等培訓超過2萬人次,為電控產業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撐,助力電控建設世界一流電子信息產業集團。

微電子技術專業訂單培養

  與此同時,學校充分發揮其在全國電子信息領域的教育優勢和品牌效應,全力打造高端教育培訓的北信品牌。面向全國職業教育戰線開展信息化領域的校長培訓、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培訓,年平均培訓超過2.5萬人次。

  在落實國家戰略方面,學校通過高質量開展與中西部地區職業教育對口支援與協作,受益學生年平均達到四千人,面向“三區三州”培訓教師,年平均達到六千人,打造“思政課程援疆服務”品牌,受益學生年平均達到三千人。不僅如此,在服務國家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上,三年共培訓教師超過7萬人次。

推動教育國際化進程  打造高職教育國際品牌

  除了對內,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還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需要,加快推動教育國際化進程,開展高質量的留學生教育,促進高水平的國際交流合作,建設高標準的海外分校,打造高職教育國際品牌,為世界提供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解決方案。

  一是通過實施“留學北信”工程,優化留學生教育生源國布局,調整留學生招生專業結構,深化漢語言教學改革,保持漢語教育教學優勢,完善留學生管理制度,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培養留學生的知華、友華情懷;二是通過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強化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合作,開展師資培訓、學生交流,設立校際交流項目,為學生國際化發展搭建平臺;三是通過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沿線國家交流合作,開展遠程漢語助教,開展師生交流,促進民心相通;四是通過建設高標準海外分校,以埃中應用技術學院為重點,持續完善海外分校的教育標準與運行規范,建立各合作方的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保證海外分校規范、有序、高效運行。健全海外分校質量保障體系,推動“內部審核+外部審核”教育管理機制有效運行,加強海外分校的師資培訓,改進課程教學效果與教學管理水平,今年6月底將隆重舉行首屆畢業典禮,73名學生成為首批獲得學校畢業證書的海外畢業生。下一步,學校將及時總結和推廣海外辦學經驗,把埃中應用技術學院打造成為中國高職教育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典范。

  三年來,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在“雙高”建設中嘗試了很多新的做法,積累了很多新的經驗,并摸索出了自己的建設之路。

  進入“十四五”,學校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走行業辦學發展道路,主動融入北京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大局,努力打造電子信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為建成行業辦學特色鮮明、產教融合充滿活力、學科專業優勢突出、人才培養質量優良、社會服務能力卓著、教育國際化成效顯著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現代化高職學院而努力奮斗。